今天是
正在加载中...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梅州茶油产业网 》资讯中心 》行业要闻
资讯中心
大别山里油茶香
来源:搜狐网 编辑: 时间:2018/11/15 9:28:12 (阅读:1396次)
詹昌炳,舒城河棚人,1948年生,中共党员,经济师、工程师,现任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董事长。他白手起家,执着追求,20多年如一日,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油茶事业中,实现了从农民到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角色转变。 艰辛创业选良种 上世纪90年代,安徽油茶品种混杂、树林老化、产量极低,当时,舒城每亩油茶林产油不到5公斤,与周边省份新造油茶林的产油量差距近十倍。还在从事板栗产业的詹昌炳,得知这个消息后,敏锐地发现安徽油茶发展还有很大的前景,毅然放弃当时效益可观的板栗产业,投身到油茶事业中。 要发展油茶,必须要有好种苗,必须实施品种改良工程。为选出优良品种,1999年春天,年过半百的詹昌炳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选种工作。他的足迹踏遍全省各油茶产区,每到一处,他都认真走访,现场查看,详细记录,并留下标记,经过数年观察对比测定,才将万中选一的单株定为优良单株。 在1999年到2006年的8年时间里,詹昌炳从600多株优良单株中选育出最好的4株。2006年12月,这4株油茶,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油茶新品种,并命名为“大别山1-4号”。“大别山1-4号”的产量比原先的普通品种产量高出了十倍。2014年12月,“大别山1号”通过省级良种审定,入选了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编著的《中国油茶品种志》。 “光有品种不行,还必须把优良品种转换为成批的优质苗木。”詹昌炳说。为此,他多次赴湖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学习考察,反复试验,最终研发了油茶胚轴嫁接技术。这项技术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,全国领先。此外,詹昌炳还发明了油茶扦插技术和容器袋育苗技术,降低了育苗成本,加快了繁育速度,提高了栽种成活率。有了良种和良法,“打不烂的油罐子、铁汉庄稼”——油茶才名副其实。 巧借东风大发展 2004年,詹昌炳抓住六安市兴办科技专家大院的机会,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,在束庆龙教授等专家的指引下,技术越来越成熟,培育规模越来越大。当年,詹昌炳接到了网络订购第一单2万株,毛收入16000元,詹昌炳培育的油茶品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。 2005年7月,首届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,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。詹昌炳成立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,凭借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成功申报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有了龙头企业作门面,公司在申报项目、企业贷款等方面更加方便。在政策的扶持下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企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,并不断扩大,建成安徽省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。 如今,公司林地面积1200亩,其中油茶采穗圃500亩,油茶育苗基地560亩,茶叶和山核桃苗木基地140亩;年繁育大别山系列、长林系列油茶容器苗500万株,茶叶苗800万株以及美国薄壳山核桃营养钵苗20万株。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1件,省级科技成果9项,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。公司累计销售油茶苗2100万株,可造林20多万亩,产值12个亿,产品远销江西、浙江等地。“安徽油茶看舒城,舒城油茶看河棚”传为佳话。 矢志不渝干到底 油茶的品种需要不断筛选改进,为了找到更好的种苗,詹昌炳一直在努力。多年来,詹昌炳只有除夕住在家里,平时都住在基地,观察培育种苗。正是这份坚持,詹昌炳在培育良种的路上不断探索,目前正在培育“大别山5号”。 2014年,詹昌炳经历换肝手术康复后,他不顾家人的反对,毅然决然回到熟悉的苗圃,并告诉身边的人“生命不息,选种不止”。现在,他依旧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,到苗圃里忙碌着。 其实,这么多年,詹昌炳有过很多次改行的机会。2005年,银行借贷300万元,别人劝他拿这笔钱投资金融担保或房地产项目,但他将这笔钱全部投入到油茶事业。“干一行专一行。”这是詹昌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他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这句话,一辈子,就干一件事。 诚信立企,科技创新。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詹文勇。“今后,我们将继续通过良种选育,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。公司还会把二产做起来,生产出高纯度的茶油,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。”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,詹文勇信心满满。 公司新注册了“景宏”“朱皇店”两个商标,作为自家茶油的品牌。油厂明年也将投产。 饮水思源,致富报恩。詹昌炳在致力科技成果研发转化,使企业发展充满希望,还把希望的火种播撒到千家万户,让一大批油茶种植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。他先后无偿举办培训班7次,培训群众1500人次,支持新发展油茶大户1230户。 德昌苗木有限公司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。“我现在在这里打工,每天收入80多元,生活不成问题。”52岁的詹冲村贫困户刘传银说。像刘传银这样的贫困户在德昌公司上班的一共有78人,人均年收入26000元。公司还规定,凡是贫困户到公司购苗,在种苗需求紧张的情况下,给予优先解决,并在价格上优惠20%。 詹昌炳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。多年来,他捐款60万元,为贫困村詹冲村修水泥路,修建当家塘1口,在河棚河上新建3座水泥桥;捐资568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、贫困户及鳏寡孤独人群100余人。 河棚镇党委书记许克胜说:“在詹昌炳的带动下,油茶林已成为河棚农民创收的"摇钱树"和"绿色银行",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。” 大别山里藏珍宝,天赐中国山茶油。比山茶油更珍贵的是詹昌炳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,无私奉献、不图享受、积极进取的高贵品质。正是有了詹昌炳这样的人,舒城的油茶才能不断发展,成为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,形成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。
  • 0

  • 0

评论 (0) | 阅读 (1396) | 收藏 (0)
我要评论
正在加载中...